绍兴地铁悲剧,三位保洁员离去的真相,安全漏洞如何“推”他们“入轨”?

绍兴 更新于:2025-10-16 00:41
  • 长水一一
    绍兴地铁那三位保洁员的离开,哪是什么意外?分明是被层层失守的安全漏洞“推”向了列车。

    说到这儿,他心里那股火还在烧。这个叙述来自一个长期跑城轨项目的普通从业者,他见惯了表格、审批和那些看起来硬邦邦的流程。不是为了掀风浪,纯粹是把眼前这摊事讲明白。当晚本该是“封锁—验电—挂牌—人进场”,四步像系扣子一样一颗颗扣好。结果扣子第一颗就错位,通知没到位,后面全是顺着错的方向走。夜班值守的台账还停在上周版本,更新拖了几个小时,这种小延迟,一到夜里就容易出事。
    调度室里屏幕铺满一墙,告警灯闪了两下,很快被点掉,想着赶紧把清扫收尾。电源隔离的申请多走了一道纸质签字,夜里跑腿的人插空去端泡面,这不是苛责谁,只是常态。无人驾驶所谓“零人干预”,其实也得靠前置条件来兜底,一环漏掉,它就把轨道当可用。多重防护说起来好听,最后不小心剩了一个“默认值”。他见过类似的小差错:某次月台门维护忘了反置开关,天亮前巡检才发现,幸运的是没人下到线路。这次,问“为什么还通电”的那个人,压根没在场。
    保洁队那边更扎心,雨披是团购的薄款,反光条只有两道,夜里灯光一打就糊成一片。鞋底磨得发亮,扫把手上缠着胶带,工具还是从别站借来的。所谓安全员,其实是兼职班长,白天跑物料,晚上凑人数看场。培训放在租来的会议室,投影卡在2018版教材,讲到“遇车来时撤离”,大家当成段子笑笑。笑完就散,谁会料到真的有车来。他们只是对着地上的口香糖、纸屑和油渍,一点点把夜色扫薄。
    事后的几天,走廊里满是会,先线上“复盘”,再线下“整顿”,话术一套一套地往外出。有人把“责任链”画在白板上,红笔从外包指到总包,再指向业主,箭头密密麻麻。材料里塞满了检查照片,反光背心、警示锥、隔离带,一应俱全,像拍广告片。可医药费还在拉锯,合同里的风险条款像拧紧的绳子,一股一股勒人的心。家属守在医院走廊,热水壶里泡着茶包,手机屏上消息一个接一个跳。赔偿没准信,说白了,钱被流程卡着,流程被责任卡着。
    他不缺办法,缺的是谁愿意拍板把这些朴素的小办法立起来。最笨的也管用:机械锁加挂牌,钥匙不在值守台,系统就不可能放车。再笨一点:人进轨前刷两次卡,调度和现场各一次,少一张就过不去。再加一个“活人确认”,不是看系统绿灯,而是听现场的回话录音留痕。这一套不贵,就是麻烦,麻烦就被习惯省略成“先做完再补单”。可别忘了,麻烦正是命的缓冲垫。
    他后来去站里转了一圈,雨后的空气带着铁锈味,站台灯反着水迹。乘客在屏幕前抱怨延误,抱怨也能理解,谁都不想晚回家。有个小孩趴在玻璃上数车厢,母亲拎着菜,袋子里是青菜和豆腐,普通到不能再普通。普通人的一天,被一个“默认值”打断,代价却要由最普通的人来付。他把现场巡查表翻到最后一页,空白那格还是空白,像是给哪位留下了问题。说到底,事没那么复杂,是有人把简单当理所当然。
    到底现在不该先把门补牢再查人嘛?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