游客呼吁,鲁迅纪念馆墙画吸烟场景不妥,鲁迅纪念馆“管的太宽了吧!”

绍兴 更新于:2025-10-15 00:37
  • 科健电子
    的太宽了吧!”游客投诉绍兴鲁迅纪念馆,鲁迅抽烟的墙画不妥,误导青少年在室外抽烟,建议将鲁迅抽烟抽烟换成鲁迅右手握拳!网友:迅哥: 她大抵是病了……按照这个说法,关羽不能拿刀了,会教坏孩子的!

    据了解,投诉的孙女士觉得,原画里鲁迅是在自家抽烟,可墙上把背景去了,看着就像在室外,担心孩子看了以为“室外抽烟没事”,更听说有游客特意到墙前点烟打卡,觉得这风气得刹住,所以建议改成右手握拳,“显得积极向上”。馆方那边也回应了,说正在了解处理,没立刻拍板改。

    这事儿在网上吵开了,有网友觉得孙女士想多了:“鲁迅抽烟是那个年代的真实样子,他忧国忧民,夜里写文章靠烟提神,这画是想让大家看到他鲜活的一面,又不是教孩子抽烟。”还有人开玩笑:“要这么说,苏轼写‘把酒问青天’,是不是得改成‘把茶问青天’?毕竟喝酒也不好啊。”更有人较真:“打卡拍照的人是少数,真要管,该管的是那些不文明打卡的,告诉他们‘先生的精神在文章里,不是在模仿抽烟’,而不是把画改了,把历史藏起来。”

    其实啊,家长担心孩子学坏是好心,但保护孩子不是把世界“修”成完美的样子。就像教孩子认识历史人物,不能只给他们看“完美人设”,得告诉他们:“先生那个年代,抽烟是常见习惯,但现在我们知道抽烟有害健康,所以要学先生的精神,不学他的习惯。”这样孩子既看到了真实,又学会了分辨,比藏着掖着强。

    再说历史,哪有那么多“完美无缺”的人物?要是都按现在的标准改,怕是很多历史细节都得变味儿。鲁迅的烟,是他忧思的寄托,是那个风雨如晦年代里,一个文人“于无声处听惊雷”的写照,这才是我们该让孩子记住的——不是烟本身,是烟背后那颗滚烫的心。

    文化这东西,讲究的是理解和包容,不是用一把尺子量到底。孙女士的好心能懂,但保护孩子,不如教孩子怎么看世界,这比改一幅画实在多了。

    (来源:杭州网
    举报

你的回答

单击“发布您的答案”,即表示您同意我们的服务条款